藝博會會後症候群?博覽會結束了,但藝術界還在:精選台北5個2022台北當代期間展覽及其藝術家 People love and hate mega art fair at the same time? Five exhibition in Taipei during 2022 Taipei Dangdai.

熱愛藝術的你知道嗎,藝術博覽會過後,是藝術人最為疲憊的時刻嗎?

眾所皆知地,具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期間,也是本地藝術界藝廊、美術館、私人藝術機構皆會將此期間視為重要檔期,把握呈獻重量級展覽內容的時刻。儘管應對、籌備藝術博覽會藝術週讓藝術人們逼近過勞,但依然會把握這個重要檔期,將會在自身空間展覽呈獻優質內容。對此,ART PRESS 編輯部在此呈獻精選報導,呈獻共 5個在台北本地的藝術展覽,向所有的藝術人們說聲辛苦了。

Mona Hatoum, Remains (play space), 2019 _ Courtesy Winsing Arts Foundation Photo © OS Studio_Rex Chu

1.其玟畫廊,Double Feature

其玟畫廊(Chi-Wen Gallery)精選英國透納獎提名藝術家單慧乾(Sin Wai Kin)兩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於臺北當代博覽會期間特別策劃放映活動。

兩件作品的實踐同樣受到變裝和思辨小說的影響,形式涵蓋表演、動態影像和文本。在單慧乾的作品當中,藝術家呈現出一系列變形的身份,這些身份消融了男性與女性、本真性與表演性、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線。其中,由 Chi-Wen Productions 製作的《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2021)是單慧乾迄今最具企圖心的作品。

Sin Wai Kin, 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 (still), 2021. Single-channel video, 4K, colour, sound. 23 minutes 3 seconds. Produced by Chi-Wen Productions.

你相信嗎?這部獲得國際讚譽的影片,是由臺北當地的製作團隊拍攝。

單慧乾出生於多倫多,他們在倫敦的變裝圈中發現了一個嘗試的機會,並逐漸開始將變裝與藝術實踐結合。起初藝術家以 Victoria Sin 的名義創作,作品試圖體現和暴露一種白人女性形象,採用華麗的服裝、氣球狀矽膠乳房和精心繪製的面孔,靈感來自變裝文化和中國戲曲。《A Dream of Wholeness in Parts》於 2021 年在倫敦影展(BFI London Film Festival)上首映,目前正在第九屆英國藝術展(British Art Show 9)巡迴展出中。

2020 年,單慧乾開始在創作中嘗試男性身份,並轉而採用中性發音的粵語出生名 Sin Wai Kin。標誌著他們作品的重大轉變,單慧乾開始扮演全新的角色,其中一些角色在藝術家不斷擴大的宇宙中出現在多部影片中。講故事是語言產生身份的過程,這是單慧乾實踐的核心,這個故事將帶來另類現實的想像。

《Double Feature:單慧乾》

  • 展出地點|其玟畫廊 Chi-Wen Gallery
  • 展出期間|2022 年 5 月 17 日 – 28日

2.文心藝所,Mona Hatoum: + and – 個展

當戰爭近在眼前,安穩與平靜並非理所當然時,你會想到什麼?

2022年,這個世界局勢仍動盪不安,當國家、民族因領土、國界、宗教等利益衝突無法達成共識,最終選擇走上戰爭一途。這樣的氛圍之下,在台北本地經年呈獻國際間受矚目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文心藝所,在此期間展出《Mona Hatoum: + and – 個展》。於1952年出生於貝魯特的巴勒斯坦家庭的藝術家莫娜 · 哈透姆(Mona Hatoum),因1975年拜訪倫敦期間,黎巴嫩內戰爆發,導致 Mona Hatoum 再也無法回到家園,長期在英國居住與工作。異地的文化衝擊,開始感受到自己格格不入,不得不重新審視她作為「局外人」的角色。 

Mona Hatoum, A Pile of Bricks IV, 2019_detail _ Courtesy Winsing Arts Foundation Photo © OS Studio_Rex Chu

在 Mona Hatoum 的作品中,融入了個人的經歷,隱射大環境關於無根漂泊、異化、失落、社會動亂不定的議題。

本次展出 Mona Hatoum 重要系列作品,《+ and -》利用機械裝置,在沙床上製造和消除痕跡的連續性過程,喚起矛盾的對立性。展間中展出兩個版本的《A Pile of Bricks》,堆起的紅磚與木製手推車傳遞不穩定性和恐懼,隱喻飽受戰爭蹂躪的城市和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她也受到極簡主義和觀念藝術的影響,擅長將日常熟悉的用品像是椅子、嬰兒床、廚房用具等物件改造為看似陌生、危險甚至令人感到威脅的樣貌。

《Mona Hatoum: + and – 個展》

  • 展出地點|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0 巷 10 弄 6 號)
  • 展出期間|2022年 4月 2日 – 7月 3日

3.双方藝廊,橫溝美由紀 Miyuki Yokomizo

「現在,世界仍未明,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生活依舊處於威脅之中。」

展名「視.隱」為藝術家橫溝美由紀所提出的創作概念,身處在資訊氾濫的時代,末日景象般的威脅接踵而至,橫溝美由紀將肉眼無法看見、卻能感受到的無形存在,透過自身視角持續探討創作的可能性。「我希望你能透過我的作品遭逢一段『看不見,卻存在』的視覺經驗。」日本藝術家橫溝美由紀說。

Miyuki Yokomizo 橫溝美由紀 crossing F150.059.2022, 2022 Oil on canvas 油彩、畫布 227.3 x 181.8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Double Square Gallery

「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在氾濫的訊息世界裡,我透過深層的視覺觀察,總思考著生命存在的方式,以及雕塑可以是什麼。」橫溝美由紀說。

平面繪畫,如何能再有所突破?擅長將時空、光線進行視覺化的橫溝美由紀,更將此概念置換其平面作品。對於藝術家而言,其處理繪畫的方式其實是以雕刻的技法呈現,普遍被認知為繪畫的平面作品形式,實為雕刻作品的轉化再構築。橫溝美由紀在經過精密計算的細繩線上塗抹油畫顏料,並以指尖撥動,將繩上的顏料彈射轉移到畫布上,以重複結構與行為來探討空間的能量,成為藝術家的獨特標記。日本藝術家橫溝美由紀個展-「視.隱」,為藝術家首度在双方藝廊舉行的個展,共計將展出三十餘件繪畫及裝置作品。

《視.隱-橫溝美由紀個展》

  • 展出地點|双方藝廊 Double Square Gallery
  • 展出期間|2022年 5月 7日 – 2022年 6月 18日

4.TAO ART,何翔宇

作為一位 80 後的中國藝術家,何翔宇經歷了中國社會、經濟和國際關係巨變,他的創作實踐從自身的獨特文化經驗出發,運用繪畫、雕塑、裝置、影像及出版等媒介,往往涉及寬廣的時間跨度和創作規模,對政治及歷史提出個人的回應與詰問。

這次展覽焦點是一件色彩濃郁、以 32 幅繪畫組成的《Palate Wonder 32-1》(2022),屬於何翔宇自 2012 年開始發展的「口腔計畫」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他居住於美國匹茲堡時期所感受到的溝通困難,引發了一種對自身感覺的關注,因而察覺說話時舌頭會觸及上顎的狀態,是說母語時很難體會的。他將這種親密而短暫、不可見的肉體感受轉譯為繪畫。

《掛得比較低的果實:何翔宇》展覽現場,TAO ART 提供

《掛得比較低的果實》展覽中,小展間裡的作品《Family 2020) 乍看之下彷彿是兩把一模一樣、從教室中移動出來的椅子,但仔細一看,這兩把椅子都有著明顯磨損、各種塗鴉和刻痕,左方椅子的右前腳和右方椅子的左前腳被截斷,但在椅子缺失的下方卻有著同一把完整椅子的袖珍版。這個作品乘載了關於教育的想法,呈現出兩個成年人與兩個小孩的典型家庭模式,上頭的刻痕和塗鴉,指向一種原初的溝通欲望。

何翔宇 1986年) 出生中國東北,曾在瀋陽求學,並先後於北京及匹茲堡生活,現居德國柏林。作為經歷中國社會、經濟和國際關係巨變的藝術家群體的一員,何翔宇的創作從其自身的獨特文化經驗出發。他是目前在國際當代藝術界最活躍的中國藝術家之一,曾於 2019 年獲選為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代表藝術家,曾參與過里昂雙年展、上海雙年展、橫濱三年展、釜山雙年展等;也曾在北京 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香港 Para Site 藝術空間、柏林 KW 當代藝術中心、巴黎龐畢度中心等機構展出。

《掛得比較低的果實:何翔宇

  • 展出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8樓)
  • 展出期間| 2022520日至 86

5.關渡美術館,李傑(Lee Kit)

「人本來就不太可靠。」在藝術家自述裡,香港藝術家李傑(Lee Kit)這麼寫著。

擅長在記憶中的日常影像裡,藝術家李傑置入心理積累的聲音和情緒,無論是影像疊影或是質材上的重疊投影,字幕般的構圖設置猶如無聲的畫外音,投影裝置物件所造成的散射光影,準確再現出全球化底下的日常光景,以及在這光景內部那些無聲、內外不分的緊張、壓抑、愁緒與憤怒。

保持荒涼的表情:李傑, Installation View at 關渡美術館

香港的雨傘革命和反送中更可以視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政治轉向的標記,藝術家的近作更即時反映出香港狀態,從區域性生活與民主自由的時間,逐漸轉向到關係性時間。「有時候,人精神疲累的當下,會變得有攻擊性。而且是不負責任的攻擊性。有點像突然間變蠢了,沒法面對反應不來的赤裸。最後,他讓自己變成一個笑話, 日常的恐慌竟然變成他所有反應的依據。他不太看得清楚自己,誤解了當下的自己,正為了自己的關懷而活。」

李傑(Lee Kit),1978年生於香港,200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居住和工作於台北。李傑擅長敏銳地觀察展場構成,進而安排情感在空間中可被感知的狀態。他早期的創作以手繪布塊為主,近期則以更多的材質,如光、聲音、日常現成物來鋪陳作品中政治、愁緒、憤怒、安靜的基底,並藉由投影方式及文字書寫來編輯、凝固或強化創作過程中所發生的所有偶然。

《保持荒涼的表情:李傑》

  • 展出地點|關渡美術館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 展出期間|2022年 2月 25日 – 5月 22日(現已結束)